央视曝光健康证办理黑幕:交钱就过,食品安全谁来保障?

4356png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从地沟油到过期食品,每一次曝光都牵动着亿万消费者的神经。然而,就在我们关注食材本身安全的同时,一个更隐蔽的隐患正在悄然滋生——健康证办理乱象。最近央视曝光了令人震惊的健康证黑幕:部分机构只要交钱就能通过,无需任何体检程序。这些"带病上岗"的从业人员,正潜伏在餐馆后厨、外卖配送和食品加工等关键环节,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隐形炸弹。

健康证沦为"走过场"的金钱交易

在正规流程中,健康证办理需要经过严格体检,包括传染病筛查等项目。但记者暗访发现,某些中介机构与体检中心形成灰色产业链,明码标价提供"免检服务"。在某三线城市,花180元就能直接拿到健康证;更有甚者,通过社交平台提供全国代办服务,连本人到场都省去。这种将公共卫生安全商品化的行为,让本该守护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

监管漏洞催生"僵尸健康证"乱象

调查显示,部分地区的健康证管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有的机构使用老旧系统,无法实现数据联网核查;有的地区监管存在真空地带,导致假证泛滥。更触目惊心的是,某些餐饮企业为节省成本,刻意使用过期健康证,或让员工共用证件。某外卖平台配送站被查出,30名骑手竟只有5张真实有效的健康证,这种"一证多用"的情况在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食品安全防线正在系统性失守

当健康证制度被架空,带来的危害呈几何级放大。某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年60%以上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与从业人员带病操作有关。而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违规操作正在形成破窗效应——当部分人通过花钱轻松取证,遵守规则者反而被视为"不懂变通"。在某食品加工厂,新员工惊讶地发现,领导直接建议他们"找熟人办证",因为"大家都这么干"。

健康证乱象折射出的是食品安全监管链条的深层危机。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链条中,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本应是最基础的关卡。当这个关卡可以被随意买卖,我们点的外卖、买的熟食背后,究竟藏着多少未知风险?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技术手段升级监管系统,更要建立跨部门的联合惩戒机制,让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毕竟,食品安全没有灰色地带,人民的健康更不应该成为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