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串个戏不要嫌弃我》胡连馨专访:谈角色塑造与心路历程

5588png

在当下影视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年轻演员如何突破自我、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和网络舆论的多元化发展,演员的每一次表演选择都可能成为焦点。近日,新生代演员胡连馨在热播剧中的亮眼表现引发广泛讨论,她接受专访时坦言《我去串个戏不要嫌弃我》的心态,道出了年轻演员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心路历程。

从"不被看好"到"眼前一亮"的蜕变

胡连馨坦言,最初接到这个角色时内心充满忐忑。剧组最初对她能否驾驭这个复杂角色持保留态度,甚至有"串戏"的质疑声。但她选择用专业态度和加倍努力来回应这些声音。为了准确把握角色特质,她反复研读剧本,甚至为角色写了上万字的人物小传。在拍摄现场,她经常主动与导演讨论表演细节,这种敬业精神最终让剧组人员刮目相看。当剧集播出后,观众对这个"意外出彩"的角色反响热烈,证明了她的实力。

塑造角色时的"减法"与"加法"哲学

在谈到角色塑造方法时,胡连馨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她认为好演员要懂得做"减法"——去掉表演痕迹,让角色自然流露;同时也要会做"加法"——为角色注入独特的生命力。在准备过程中,她会刻意避免观看类似角色的表演,以免被他人风格影响。相反,她更注重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这种创作方式让她塑造的角色既有真实感又独具特色,避免了当下年轻演员容易陷入的"模式化表演"困境。

面对质疑声的"钝感力"修炼

网络时代的演员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胡连馨也不例外。她坦言曾因负面评价而自我怀疑,但逐渐学会了建立心理"防护罩"。她将这种能力称为"职业钝感力"——既不过度在意恶评而影响创作状态,又能虚心接受建设性意见。在拍摄期间,她刻意减少浏览社交媒体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角色创作上。这种专注让她在舆论漩涡中保持清醒,最终用作品说话。她笑称《我去串个戏不要嫌弃我》这个标题正是她面对质疑时的心态写照——用轻松态度化解压力,用实力证明自己。

胡连馨的成长故事折射出当代年轻演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演员既要面对严苛的舆论环境,又要保持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表演艺术不在于迎合,而在于真诚;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或许正是这种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让她在众多新生代演员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