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远剧组强硬表态:不赔钱就追责到新加坡!
近年来,影视行业频频爆出合同纠纷、片酬拖欠等乱象,从一线明星到幕后工作人员,维权事件屡见不鲜。尤其当涉及跨国合作时,由于法律体系差异和追责成本高昂,许多受害者往往陷入"投诉无门、追债无果"的困境。就在近日,演员夏志远剧组因投资方违约拖欠制作费用,强硬表态"不赔钱就追责到新加坡",直接将跨国影视纠纷的维权难题推上热搜。
跨国追责引爆行业争议
夏志远剧组此次公开喊话新加坡投资方,罕见地打破了业内"私下协商"的潜规则。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剧拍摄期间投资方多次延迟支付款项,导致剧组一度停摆。更令人震惊的是,投资方在剧集杀青后以"质量不达标"为由拒绝支付尾款,而所谓"质量问题"竟未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这种利用合同漏洞恶意拖欠的行为,在业内被称为"合法赖账",已成为影视投资领域的顽疾。
新加坡成影视投资"避风港"?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影视项目选择新加坡公司作为投资方,除了税收优惠外,更因其法律体系完善、执行效率高。但这种优势正被少数不良资本利用:他们通过新加坡公司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内地制片方往往因高昂的国际诉讼成本选择妥协。夏志远剧组此次强硬表态,正是对这种"法律套利"行为的正面反击,也暴露出当前中外合拍片监管的灰色地带。
维权成本成最大拦路虎
法律专家分析,跨国影视纠纷平均维权成本高达争议金额的30%-50%,且周期长达2-3年。某制片人透露:"我们曾遇到类似情况,咨询律师后发现,光证据公证和翻译费用就要几十万,更别说国际差旅和律师费。"这种"维权比欠款还贵"的荒诞现象,使得大多数中小剧组被迫放弃追责。夏志远剧组敢为人先的举动,或许将改变行业长期存在的"忍气吞声"生态。
行业呼吁建立黑名单机制
随着事件发酵,多家影视协会开始讨论建立跨国投资方信用档案。有制片人建议:"应该像银行征信系统那样,记录投资方的履约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媒体也对此事高度关注,当地影视协会表示愿意协助沟通。这场风波可能成为推动中外影视合作规范化的重要契机,其后续发展将直接影响未来跨国影视投资的游戏规则。
从范冰冰偷税案到郑爽天价片酬,再到如今的跨国追责事件,中国影视行业正在经历阵痛式的规范化进程。夏志远剧组的"追责到新加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折射出从业者对建立公平交易环境的迫切需求。当资本游戏遇上法治精神,这场跨越国界的维权行动或将改写行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