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岁看的电视推荐:青春成长必看的部高分剧集

7986png

在短视频泛滥的今天,18岁的年轻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容选择困境。数据显示,Z世代平均每天花费4.5小时在视频内容上,但其中72%的时间消耗在碎片化的短视频上。这种快餐式的内容消费,让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变得越来越稀缺。当年轻人渴望在荧幕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时,真正能引发成长思考的优质剧集却往往被算法淹没。以下是10部豆瓣8分以上的青春成长剧,它们用真诚的叙事为年轻人提供了思考成长的独特视角。

校园暴力背后的治愈力量

《想见你》以8.6分的高口碑证明,青春剧可以同时兼具悬疑烧脑和深刻的社会议题。剧中通过莫比乌斯环式的叙事,将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敏感话题巧妙融入穿越爱情故事。黄雨萱和李子维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观众看到暴力受害者内心的挣扎与救赎。而《三年A班》则以更尖锐的方式,展现了网络暴力如何摧毁一个年轻生命,班主任柊一飒的"最后一课"让每个观众都成为课堂里的学生。

原生家庭创伤的自我救赎

《以家人之名》用9.1分的成绩刷新了国产家庭剧的高度。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组成的特殊家庭,揭示了"家人"二字的真正含义。李尖尖在两个哥哥守护下的成长轨迹,让观众看到原生家庭创伤可以被温暖治愈的可能。而美剧《我们这一天》则通过Pearson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证明,家庭给予的伤痕与馈赠会伴随一生,但决定权始终在自己手中。

青春迷茫中的身份认同

台剧《俗女养成记》以9.3分成为近年最打动人心的女性成长史诗。39岁的陈嘉玲回望自己从台南到台北的成长历程,那些关于学业、爱情、事业的每个选择节点,都让年轻观众看到"做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与勇气。韩剧《二十五,二十一》则用90年代金融危机为背景,展现五个年轻人在经济寒冬中如何坚守梦想,罗希度与白易辰的青春故事让无数观众在口罩时期找到共鸣。

非典型青春的多维呈现

《正常人》用8.8分的细腻笔触描绘了两个性格迥异的爱尔兰青年的情感成长。玛丽安与康奈尔若即若离的关系,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与渴望。而《性爱自修室》则以更大胆的方式,探讨了青少年在性意识觉醒期的各种困惑,剧中每个角色都在完成"认识自己"这个最艰难的功课。这两部剧共同打破了青春剧必须阳光甜美的刻板印象。

这些剧集之所以能获得高分评价,关键在于它们拒绝简化青春的复杂性。从校园到家庭,从自我认知到人际关系,它们为18岁的观众提供了多元的成长参照系。在算法推荐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些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剧集,或许能帮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