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泼汽油致残女孩一度放弃求生,家人是如何陪伴她渡过难关的?
近年来,恶性伤害事件频发,受害者往往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更要面对漫长的心理康复过程。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全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约200万,其中因暴力伤害致残的比例逐年上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绝望的灵魂。当18岁女孩小芳被泼汽油严重烧伤时,她曾多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正是家人的不离不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深夜病房里的生死抉择
在ICU的第三十七天,小芳第一次清醒地看到了镜中的自己。全身65%的皮肤被烧伤,面部严重毁容,这个曾经活泼爱美的姑娘歇斯底里地拔掉了输液管。母亲跪在病床前,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握住女儿残缺的手指:"妈妈在这里,我们一起面对。"那晚,全家人轮流守在病床前,父亲甚至用绳子把自己的手和女儿绑在一起,生怕她再做傻事。
卖房借债的艰难治疗路
为了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父母卖掉了县城唯一的房子,借遍了亲朋好友。父亲白天在工地搬砖,晚上去医院当护工;母亲在病房走廊支起小煤炉,每天变着花样做流食。最困难时,全家一天只吃一顿饭,却从未拖欠过医院一分钱。"只要芳芳能好起来,我们吃土都愿意。"这句话成了全家人的信念支柱。
康复训练中的温情陪伴
当小芳开始复健时,每次练习走路都疼得浑身发抖。父亲就蹲在地上,用自己的背当女儿的"人行扶手";弟弟把课本带到康复中心,一边写作业一边给姐姐加油。全家人还发明了"疼痛转移法":每次治疗时,大家就轮流讲小时候的糗事,用笑声分散她的注意力。渐渐地,病房里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声。
心理重建的家庭会议
出院后,小芳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三个月不见人。全家每周日晚上都会开"家庭会议",每个人都要说出这周最开心的事。起初小芳总是沉默,直到有一天弟弟说:"我最开心的是姐姐今天吃了半碗饭。"这句话让她泪如雨下。家人还找来心理医生,但坚持要全程陪同治疗,"我们要一起学习怎么帮助她"。
重返社会的家庭后盾
当小芳第一次鼓起勇气出门时,全家人都换上她亲手织的围巾。邻居异样的眼光让她浑身发抖,母亲立刻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们芳芳的手最巧了。"父亲辞去工作,用全部积蓄在小区开了间小超市,只为给女儿创造个与人接触的环境。现在的小芳已经能坦然地向顾客介绍商品,她说:"是家人用爱重新拼好了我破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