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奸前科的教师出狱后竟办教培机构?当地教育局最新回应
近年来,教培行业乱象频发,从虚假宣传到师资造假,每一次负面新闻都牵动着万千家长的神经。教育本应是神圣的事业,却屡屡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捞金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竟也混入教师队伍,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安全。近日,一则"有强奸前科的教师出狱后办教培机构"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地教育局已对此作出最新回应。
前科教师重执教鞭引家长恐慌
据媒体报道,某地一名曾因强奸罪获刑的教师在刑满释放后,竟以法人身份注册成立了教育培训机构。这一消息在当地家长群中引发轩然大波,多位家长表示"细思极恐"。更令人担忧的是,该机构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辅导,且已运营近两年时间。有家长反映,该教师还曾亲自授课,这让不少送孩子去补习的家长后怕不已。
教育局回应:已责令停业整顿
面对舆论压力,当地教育局迅速展开调查并发布通报。通报称,经查涉事机构确实存在违规聘用有犯罪记录人员的情况,已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同时,教育局将对辖区内所有教培机构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核查从业人员资质和犯罪记录。但通报中未提及该前科教师是否实际参与授课等细节,引发公众对监管力度的质疑。
教培行业准入门槛亟待提高
这起事件暴露出当前教培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的问题。与公立学校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不同,许多民办教培机构在师资审核上存在明显漏洞。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小型机构为降低成本,往往不会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更有个别机构为吸引生源,故意隐瞒教师的负面信息。专家呼吁,应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培从业人员信息库,将性犯罪记录等纳入必查项目。
未成年人保护网如何织得更密
该事件再次敲响未成年人保护的警钟。法律专家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不得录用有性侵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这条规定在教培行业往往形同虚设。多位教育界人士建议,应建立跨部门的前科人员动态监管机制,同时加大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切实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