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饰品一口价背后藏猫腻?记者暗访曝光商家套路

2982png

近年来,黄金饰品市场持续火爆,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时却遭遇了"一口价"陷阱。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贵金属饰品投诉量同比增长37%,其中"价格不透明""计价方式存疑"成为主要投诉点。不少消费者反映,在商场金店选购时,被精美的款式吸引,却忽略了克重与工费的明细,最终支付了远超实际价值的价款。这背后究竟暗藏怎样的行业套路?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口价黄金暗藏价格玄机

记者走访多家金店发现,不少商家将一口价黄金饰品摆放在显眼位置。这些饰品大多工艺精美,但标签上只标注总价,不显示克重。某品牌店员解释:"这是特殊工艺,工费较高。"但当记者要求称重时,发现一条标价5800元的项链仅重3.2克,折合每克高达1812元,远超当日金价。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通过复杂工艺提高溢价,实际黄金含量可能只有标价的30%-50%。

以旧换新背后的价格游戏

在暗访中,记者发现多家金店推出"免折旧费以旧换新"活动。但当顾客用旧金饰兑换一口价商品时,旧金往往被大幅低估。某消费者反映,其20克旧金饰被估值为6000元,而换购的一口价手镯标价12000元,实际仅含8克黄金。更隐蔽的是,部分商家在回收时会故意调低电子秤精度,导致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损失克重。

促销话术中的心理陷阱

销售人员常使用"限量款""设计师款"等话术抬高商品价值。在某商场,店员向记者推荐一款"意大利工艺"吊坠,声称"工费就值3000元"。但专业人士指出,这类说法缺乏依据,很多所谓特殊工艺实际成本不足百元。此外,"今日特惠""最后一件"等饥饿营销手段,也容易让消费者在冲动下做出非理性购买。

维权困境与行业监管盲区

由于一口价商品不强制标注克重,消费者维权面临举证困难。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现行法规对黄金饰品的定价方式没有明确限制,导致监管存在灰色地带。某地消协负责人指出:"商家若未隐瞒材质,仅凭价格高难以认定违法。"专家建议,购买时应主动索要详细票据,注明克重和工费明细,同时呼吁完善行业标准,要求所有黄金饰品必须明示克重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