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变简单了?律师:婚登方便不表示可以随便结婚

3728png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结婚登记手续确实越来越简便。从取消单位证明到实现"跨省通办",再到部分地区试点"婚登自助机",结婚似乎正在变成一件"说结就结"的事。但就在最近,某地民政局曝出"闪婚闪离"案例激增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当结婚变得像"快餐"一样便捷时,我们是否正在忽视婚姻的神圣性?

婚登简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目前全国多地已实现结婚登记"最多跑一次",部分城市甚至推出"婚登一体机"服务。新人只需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基本证件,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最快15分钟即可完成登记。北京、上海等地还开通了"跨省通办"服务,非户籍人口无需回原籍就能办理登记。这些便民措施确实解决了过去"证明难""跑断腿"的痛点,但也让部分年轻人产生了"结婚很简单"的错觉。

律师指出的三大法律盲区

知名婚姻家事律师张敏指出,很多新人存在严重法律认知偏差:一是误以为登记即完成全部法律程序,实则婚后财产约定、婚前协议等仍需专门办理;二是忽视《民法典》规定的"重大疾病告知义务",近期因此产生的婚姻撤销诉讼明显增多;三是对彩礼、嫁妆等婚俗财产的法律属性认识模糊,导致离婚时争议频发。数据显示,2022年因婚前法律意识不足导致的婚姻纠纷同比上涨37%。

心理学专家揭示的"便捷悖论"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王芳提出"婚姻便捷化悖论":当结婚门槛降低时,人们的决策反而更容易出现草率化倾向。大脑在面对低门槛选择时,会不自觉地降低风险评估等级。研究显示,在婚登手续简化的地区,"冲动型结婚"比例比传统地区高出2.3倍,这类婚姻的稳定性普遍较差。某婚恋平台调研发现,68%的"闪离"当事人承认"当时觉得反正结婚很方便"。

民政部门的新探索与平衡

面对新情况,深圳、成都等地民政局开始试点"婚姻辅导前置"服务。在办理登记时,系统会自动推送《婚姻权利义务告知书》,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入口。杭州市下城区还开发了"婚姻冷静期计算器",用大数据帮助新人理性规划。这些创新既保留了手续便捷性,又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了法律告知功能,试点地区婚姻撤销申请量同比下降41%。

年轻人该建立怎样的婚登观念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周皓建议,应当把结婚登记视为"法律关系的开始"而非"感情的终点"。他提出"三个确认"原则:确认双方已完成婚前财产规划、确认已充分了解对方健康状况、确认对婚后生活安排达成共识。多位资深家事法官也表示,在审判实践中,凡是婚前进行过法律咨询的夫妻,其离婚诉讼的调解成功率要高出普通案件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