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盛赞中国人民英勇抗疫,中俄合作再上新台阶

7335png

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公共卫生合作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赞扬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的勇气与智慧,引发国际舆论热议。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中俄两国深厚的友谊,更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当单边主义与疫苗民族主义抬头时,中俄携手为全球抗疫树立了典范。

普京高度评价中国抗疫模式的科学性

在最新公开讲话中,普京特别提到中国"动态清零"政策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显著成效。俄罗斯流行病学专家分析指出,中国通过大数据追踪、分级诊疗等创新手段,在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保持了极低的重症率。这与俄罗斯推行的防疫体系形成互补,两国在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发等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已产出17项重要科研成果。

能源与医疗合作构建抗疫"双支柱"

中俄近期签署的远东天然气协议被赋予新内涵——保障抗疫能源安全。随着中国制氧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通过"绿色通道"加速输俄,俄罗斯对华出口的氦气等医用气体原料也同比增长43%。这种"医疗-能源"的立体合作模式,既稳定了抗疫物资供应链,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跨产业协作的新范式。数据显示,2022年两国跨境医疗电商交易额已突破8亿美元。

数字丝绸之路架设抗疫信息高速路

在传统合作之外,中俄数字抗疫成为新亮点。华为与俄罗斯电信联合开发的远程诊疗系统已覆盖西伯利亚地区83家医院,借助5G技术实现中俄专家实时会诊。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共同建设的"流行病学大数据联合分析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已成功预测3次区域疫情暴发,预警准确率达92%。这种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正在重新定义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内涵。

从普京总统的赞誉到实实在在的抗疫合作,中俄关系正在书写新型国际关系的生动实践。当某些国家大搞"疫苗鸿沟"时,这两个大国用行动证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的是拆除围墙而非筑高壁垒,是雪中送炭而非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