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女孩被关天虐待致死案二审时间确定,继母生父求轻判

7353png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重庆姐弟坠亡案到深圳女童被虐案,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不断挑战着公众的底线。在这些案件中,施暴者往往是最应该保护孩子的亲人,而受害者却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保障。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起震惊全国的"女孩被关17天虐待致死案"即将迎来二审,而更令人愤慨的是,涉案的继母和生父竟然在法庭上请求轻判。

案件细节曝光:17天非人折磨

根据一审判决书披露,这名8岁女童在生命最后的17天里,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虐待。她被关在狭小的卫生间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身上遍布淤青和伤痕。法医鉴定显示,女童死因系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体重仅有同龄儿童的一半。更令人发指的是,继母在施暴过程中还拍摄视频向生父"汇报",而生父对此不仅没有制止,反而默许甚至纵容这种暴行。

一审判决引争议:死刑与无期

2023年12月,该案一审宣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继母死刑,生父无期徒刑。这一判决结果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法律专家指出,虽然我国刑法对虐待未成年人犯罪有加重处罚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类似案件往往难以突破"家庭内部矛盾"的桎梏。本案一审顶格量刑,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态度。

二审焦点:量刑是否过重

据悉,被告方在上诉中主要提出两点辩护意见:一是认为继母的行为属于"管教过当"而非故意伤害;二是主张生父并未直接参与施暴。法律界人士分析,二审法院将重点审查三个关键问题:虐待行为的主观恶性程度、两名被告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以及是否存在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被告人的"求轻判"理由与被害人家属"要求维持原判"的诉求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影响:未成年人保护任重道远

这起案件再次暴露出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制度短板。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现实中仍存在发现难、干预难、取证难等问题。儿童主任制度在基层落实不到位,学校与社区联动机制不健全,都使得受虐儿童难以及时获得救助。本案引发的广泛关注,或将推动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