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也注水?女子剪开金手镯流出液体引热议,专家紧急发声

5217png

近年来,黄金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频频引发关注。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的黄金饰品,竟然可能存在"注水"等猫腻?近日,一则"女子剪开金手镯流出液体"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视频中剪开的金手镯内部竟流出不明液体,引发网友对黄金行业乱象的热议。这究竟是个案还是行业潜规则?消费者又该如何辨别真假黄金?

黄金造假手段层出不穷

随着金价持续走高,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不断翻新黄金造假手段。除常见的掺入铱、钨等重金属外,最新出现的"注水金"更是让人防不胜防。专家介绍,这种造假方式是在黄金饰品内部预留空腔,注入水银等液体增加重量,外观上与真金无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造假技术日益精进,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和手感很难辨别。

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困境

当消费者购买到问题黄金时,维权之路往往困难重重。一方面,部分商家以"工艺特殊"为由推诿责任;另一方面,专业检测机构数量有限,检测费用高昂。更棘手的是,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黄金卖家资质存疑,出现纠纷后常常"人间蒸发"。多位消费者反映,即便最终维权成功,耗费的时间精力也远超预期。

行业标准亟待完善更新

现行黄金检测标准主要针对传统造假方式,对"注水金"等新型造假手段缺乏明确规范。业内人士呼吁,相关检测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将内部结构检测纳入常规检验项目。同时,应建立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对黄金销售商实施动态监管,从源头遏制造假行为。部分行业协会已开始研讨制定针对新型造假方式的行业规范。

专家支招辨别真假黄金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鉴别问题,珠宝鉴定专家给出专业建议:首先查看饰品内侧的成色标记是否清晰规范;其次可用磁铁测试,真金不会被吸引;还可通过掂量重量,掺假黄金通常手感偏轻。最可靠的方法是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要求商家出具权威检测证书。特别提醒消费者,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黄金要保持警惕。

监管重拳整治市场乱象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已加大对黄金市场的检查力度,重点打击掺假、虚标成色等违法行为。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商家。同时,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保留购物凭证,发现问题及时投诉。业内专家表示,只有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的合力,才能从根本上净化黄金市场环境。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黄金购买安全问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擦亮双眼、避免上当,成为每个黄金消费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从长远来看,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透明度,才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