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雨下不停:暴雨引发内涝,如何做好防汛准备?
近期,广州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多条街道积水严重,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内涝现象。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更暴露了城市防汛体系的薄弱环节。据统计,今年南方多地已进入"暴雨模式",城市内涝、交通瘫痪、财产损失等问题频发,防汛减灾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民生议题之一。面对极端天气常态化趋势,广州暴雨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如何未雨绸缪,做好防汛准备?
暴雨预警系统如何发挥最大效用
在广州此次暴雨过程中,气象部门提前发布了预警信息,但部分市民仍未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完善的暴雨预警系统应包括多级预警机制、多渠道信息发布和精准定位推送。建议市民关注"广州天气"等官方平台,同时社区应建立应急广播系统,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覆盖到每一位居民。企事业单位也要制定暴雨天气应急预案,明确停工停课标准,保障人员安全。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迫在眉睫
广州老城区部分排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设计标准已无法应对当前极端降雨。专家建议,应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增强城市"吸水"能力。同时要定期清疏排水管道,在低洼易涝区域增设强排泵站。新建城区要严格执行最新排水设计标准,预留足够的排水能力冗余度,应对未来可能更极端的天气情况。
家庭防汛措施不可忽视
普通家庭也应做好防汛准备。建议低楼层住户提前准备沙袋、防水挡板等物资;检查阳台地漏是否畅通;将重要物品和电器置于高处。有车一族要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地带,地下车库要配备防汛挡板和抽水设备。此外,家庭应急包中应备有手电筒、救生衣、急救药品等物品,并确保每位家庭成员都了解应急避险路线。
社区联防联控构筑安全防线
社区是防汛救灾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各社区成立防汛应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定期检查小区排水设施;建立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帮扶名单。物业公司要储备抽水泵、应急发电机等设备,并组织防汛演练。同时要建立社区微信群等即时通讯渠道,确保灾情信息和救援指令能够快速传达给每位居民。
灾后防疫工作同样重要
暴雨过后往往伴随次生灾害风险。内涝退去后要及时清理淤泥和垃圾,对受淹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预防传染病发生。注意饮用水安全,煮沸或使用净水设备处理可疑水源。检查房屋结构安全,电器设备需经专业人员检测后方可使用。相关部门要做好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为后续救灾和重建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