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囤积性抢购蔓延至全国 这些商品最抢手

6222png

近期,印度各地超市和零售商店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抢购潮,货架上的商品被一扫而空,民众囤积生活必需品的现象愈演愈烈。这场抢购风暴不仅反映了社会对物资短缺的普遍焦虑,也暴露了供应链脆弱的现实问题。从食品到药品,从日用品到电子产品,恐慌性购买行为正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蔓延。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抢购狂潮?哪些商品成为了民众争相囤积的热门选择?

恐慌性购买席卷印度各大城市

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印度主要城市的超市和药店近期出现了排长队抢购的现象。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空货架照片和抢购视频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情绪。据当地媒体报道,这种囤积行为最初源于对某些商品可能短缺的担忧,但随着消息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抢购范围迅速扩大至全国范围。零售商表示,部分商品的单日销量达到了平时的5-8倍,补货速度远远跟不上抢购速度。

食品类商品成为抢购首选

在各类被抢购的商品中,食品类商品占据了主导地位。面粉、大米、食用油、糖等基础食材成为最抢手的商品,部分超市甚至对这些商品实施了限购措施。罐头食品、方便面和饼干等保质期较长的食品也受到热捧。业内人士分析,这类商品之所以成为囤积首选,不仅因为它们是生活必需品,更因为其较长的保质期能够满足人们"未雨绸缪"的心理需求。

药品和防疫物资需求激增

除食品外,药品和防疫物资的销量也出现了显著增长。感冒药、退烧药、维生素补充剂等常备药品的销量较平时增长了3-5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再次成为抢手货,部分药店出现了断货情况。这种囤药现象可能与近期印度部分地区出现的季节性流感疫情有关,也反映出民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担忧和防范意识。

电子产品意外成为囤积目标

令人意外的是,一些电子产品也进入了抢购清单。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销量出现明显上升。分析认为,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部分民众担心供应链问题会导致电子产品价格上涨;二是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的常态化,使得这些产品被视为"新刚需"。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两周印度地区的电子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