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古驰香水包装全是假的 男子得物购物经历引发行业反思

2820png

在奢侈品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正品的渴望与假货泛滥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矛盾。据中消协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奢侈品线上投诉量同比激增67%,其中"真假混卖"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近日,一则"男子在得物购买52瓶古驰香水全是假货"的新闻冲上热搜,涉事金额高达15万元,不仅暴露了平台监管漏洞,更引发了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的信任危机。

包装造假技术以假乱真 专业鉴定师都需反复确认

涉事的52瓶古驰香水外包装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连瓶身编码、防伪标签等细节都完整复刻。专业鉴定机构透露,这批假货采用最新3D打印技术仿制包装模具,喷码设备与正品供应商同源,甚至使用了正品批次的包装材料。有从业者表示,目前高仿包装产业链已形成专业化分工,从瓶体注塑到丝印烫金都有独立作坊,某些环节的仿真度甚至超过品牌官方生产线。

第三方鉴定体系遭遇信任崩塌 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得物平台引以为傲的"先鉴别后发货"机制在此次事件中彻底失效。据了解,该批香水全部通过平台多重鉴别流程,附有电子鉴别证书。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鉴定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各平台自建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存在差异。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第三方鉴定机构与售假团伙形成利益链,出现"假货真证"的行业乱象。消费者即便发现商品异常,也常因鉴定结果被平台采信而陷入维权僵局。

奢侈品电商陷入增长悖论 规模扩张与品控失衡

事件背后折射出平台发展的深层矛盾。为维持GMV增长,部分电商放宽商家入驻审核,将原本需要品牌授权的"闭环模式"转为开放市场。某跨境电商品控负责人透露,当平台SKU突破百万级时,人工抽检比例往往不足0.5%。更严峻的是,造假者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将正品送检获得凭证后调包发货。这种"套证售假"的新套路,正在挑战整个电商信用体系的根基。

这起52瓶假香水事件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奢侈品电商繁荣表象下的品控危机。当消费者为"确保正品"支付的鉴定费成为平台利润增长点,当技术防伪演变成造假者的攻关课题,行业或许该重新思考:在追逐流量与数据的路上,是否已经背离了"保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