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成交亿能否持续?专家提醒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近期A股市场成交量屡创新高,单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已成常态。7月13日,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就达到惊人的8840亿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投资者既期待牛市延续,又担心短期过热风险。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另一方面市场波动明显加剧。面对如此火爆的成交数据,投资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天量成交能否持续?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
市场流动性充裕助推成交量激增
央行持续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与此同时,北向资金持续流入,7月以来净买入额已超300亿元。公募基金发行也保持活跃,上半年新成立基金规模突破1.6万亿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市场交投热情高涨。但专家指出,流动性驱动的行情往往具有较强波动性,投资者需警惕政策边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板块轮动加速凸显结构性特征
仔细观察8840亿元成交额的构成,可以发现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新能源、半导体等成长板块与金融、消费等价值板块轮番表现,资金在不同板块间快速切换。这种轮动既反映了市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也显示出资金在不同赛道间寻找性价比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热门赛道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交易拥挤度显著提升,这可能导致波动加剧。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杠杆资金活跃放大市场波动
两融余额持续攀升是推高成交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7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达1.65万亿元,接近2015年水平。与此同时,场外配资活动也有所抬头。杠杆资金虽然能放大收益,但也会加剧市场波动。历史经验表明,当融资交易占比超过10%时,市场调整风险往往随之上升。目前这一比例已接近9%,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监管部门近期也加强了对场外配资的监测,提示投资者要理性参与市场。
机构分歧加大预示变盘可能
随着指数不断攀升,机构投资者对后市判断出现明显分歧。部分券商继续看多,认为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改善将支撑市场;但也有机构开始提示风险,指出估值扩张已超过基本面改善速度。这种分歧反映在盘面上,就是指数高位震荡加剧,个股分化明显。从技术面看,主要指数均已接近关键压力位,若不能有效突破,可能出现技术性回调。投资者应密切关注量能变化和领涨板块的持续性,做好仓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