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羲承酵色联名款预售秒空!粉丝直呼买不到

6918png

近年来,明星联名美妆产品频频掀起抢购狂潮,限量发售、饥饿营销成为品牌收割流量的标配操作。据《2023年美妆行业白皮书》显示,超62%的消费者曾因"秒空"现象产生消费焦虑,而Z世代群体中更有78%的人表示会为偶像联名款支付溢价。这种"发售即售罄"的狂欢背后,折射出粉丝经济与稀缺营销的深度捆绑,也暴露出供需失衡的行业痛点。

李羲承酵色联名引爆社交平台

当红偶像李羲承与国货美妆品牌酵色的跨界联名,在预售前就通过微博话题#李羲承酵色唇釉#收获2.3亿阅读量。官方发布的预告视频中,水晶质感的"银河碎钻"包装设计与爱豆亲自试色的画面,精准击中粉丝审美。开售当日,天猫旗舰店3万套组合装1分钟内库存清零,小红书实时讨论区瞬间涌现上千条"手速失败"的哀嚎,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12小时突破8000万次。

品牌方饥饿营销的底层逻辑

酵色此次采用阶梯式放货策略,首批仅开放总库存的30%。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少量多批"的玩法能持续维持热度:预售秒罄话题登上热搜后,品牌立即宣布追加预售批次,并释放李羲承未公开花絮作为引流钩子。数据显示,二次预售期间官网访问量暴涨470%,这种"求而不得"的心理刺激,反而推动产品溢价在闲鱼等平台达到原价的2.3倍。

粉丝经济下的非理性消费

在微博超话的抽样调查中,67%的购买者承认拥有3支以上同色系唇釉。有粉丝晒出为冲销量重复下单的支付记录,评论区却获得大量"支持哥哥事业"的认同。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群体性消费行为往往伴随着身份认同焦虑——拥有偶像同款成为进入粉丝圈层的"通行证",即便产品并非刚需。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平台已出现专业代拍团队,利用脚本技术垄断购买渠道后再高价转卖。

行业狂欢背后的供应链困局

虽然酵色宣称"正在紧急调拨产能",但美妆代工厂负责人透露,特殊包装材料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45天。某品牌总监私下表示:"刻意控制库存已成行业潜规则,实际销量可能不到热搜数据的1/10。"这种营销模式正在反噬用户体验,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三个月关于"虚假库存""砍单"的投诉量同比增加212%,其中明星联名款占比高达58%。

当李羲承在ins晒出粉丝的联名款开箱视频时,话题#李羲承翻牌#再度登上热搜。这场由流量、情怀与商业策略共同制造的消费盛宴,正在重新定义美妆行业的销售边界。或许正如某位抢购失败的粉丝在超话中的留言:"我们买的从来不只是口红,而是那份不想被落下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