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访华首日:双方达成初步共识,这些领域有望突破

5861png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不仅关乎两国发展,更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模式具有示范意义。近日,巴西总统卢拉开启访华行程,首日即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双方在多个关键领域达成初步共识。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对话,或将重新定义新兴市场之间的合作维度。

农产品贸易迎来关税突破窗口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巴西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巴农产品贸易一直存在关税结构优化的空间。据悉,此次会谈中双方重点讨论了降低巴西玉米、牛肉等优质农产品关税的可能性。目前中国对巴西牛肉征收12%的关税,而澳大利亚牛肉享受关税优惠仅为4.8%。若达成新的关税协议,不仅能让中国消费者享受更优惠的优质蛋白来源,也将显著提升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双方正在探讨建立农产品检验检疫互认机制,这将大幅缩短跨境物流时间。

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步入快车道

在绿色转型的全球浪潮下,中巴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互补性日益凸显。巴西拥有全球最丰富的锂矿资源储备,而中国在电池制造、电动汽车等下游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会谈消息显示,两国企业有望在锂矿开发、电池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系列合作协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企正计划在巴西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生产线,这不仅能规避当地高昂的进口关税,还将带动巴西本土新能源产业链的培育。分析师预测,这种"资源+技术"的合作模式可能成为南南合作的新范式。

基础设施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巴西亟待升级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与中国成熟的工程能力和资金优势形成完美互补。据悉,中国多家政策性银行与巴西方面正在商讨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铁路、港口和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其中,连接巴西农业产区与港口的"粮食铁路"项目最受关注,建成后可将大豆等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30%以上。更富创意的是,双方探讨以人民币和雷亚尔直接结算的融资方案,这既能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也是推动本币国际化的重要尝试。这种创新性的金融合作,为发展中国家破解基建融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从农产品贸易到新能源合作,再到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巴两国正在书写新兴市场合作的新篇章。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这种基于互补优势、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将惠及两国人民,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自主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后续会谈的深入,更多具体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