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煎馒头吃出蚂蚁看餐饮业卫生管理漏洞

8911png

近日,上海某知名生煎店被曝出顾客在食用过程中发现活体蚂蚁,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阅读量突破5000万次。这起事件并非孤例,根据2023年餐饮消费投诉报告,食品卫生问题投诉量同比激增67%,其中"异物混入"类投诉占比高达42%。当消费者用筷子夹起的不只是美食,还可能是蟑螂、头发甚至钢丝球时,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漏洞已然成为刺痛公众神经的社会痛点。

后厨监控形同虚设的监管困局

调查显示,涉事生煎店虽按规定安装了明厨亮灶系统,但摄像头存在多个监控死角。更令人震惊的是,75%的连锁餐饮企业存在监控录像存储不足7天的情况,某头部平台餐饮商户的实时监控开通率仅为31%。这种"装而不管"的现象直接导致监管部门取证困难,某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透露,去年处理的卫生投诉中,因证据不足无法立案的比例接近四成。

外卖包装下的卫生隐患倍增

随着外卖订单量突破日均4000万单,密封餐盒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使用非食品级包装的餐品菌落总数超标11倍,其中塑料餐盒在40℃环境下2小时就会产生异味。某网红餐厅被曝光用洗衣粉清洗外卖盒,这类"二次利用"行为在中小餐饮店尤为普遍,而目前对外包装的卫生检测标准仍停留在2015年的行业规范层面。

季节性用工带来的管理断层

暑期旺季餐饮业临时工占比可达45%,但他们的健康证持有率仅有68%。记者暗访发现,某连锁火锅店新员工上岗前仅接受20分钟卫生培训,后厨人员不戴手套处理食材的情况屡见不鲜。更值得警惕的是,临时工流动率高达每月30%,造成卫生操作规范难以持续落实,某品牌小龙虾店因此连续三年出现诺如病毒感染事件。

供应链溯源体系存在明显漏洞

涉事生煎店的蚂蚁最终被证实来自不合格的面粉供应商,这类原材料问题占卫生事故的28%。当前餐饮业供应商资质审核普遍流于形式,某省抽查发现32%的餐饮企业未建立原料验收记录。更严重的是,生鲜食材的冷链断链率达17%,某寿司品牌曾因三文鱼运输温度超标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暴露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缺失。

当消费者用手机扫描菜单二维码时,或许更该扫描的是这个行业的卫生管理二维码。从上海生煎到成都火锅,从米其林餐厅到街边摊,食品安全不该成为运气测试题。在餐饮业年营收突破5万亿的今天,是时候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智慧监管体系了——毕竟,没有人愿意在美食里吃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