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协会主席发声:特朗普关税战让豆农损失惨重

6120png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农业领域成为重灾区。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重要农产品,大豆产业首当其冲,豆农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据美国大豆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暴跌,价格持续走低,豆农损失累计超过数百亿美元。这一现状不仅引发了美国农业界的强烈不满,更成为2024年美国大选的重要议题。

关税战重创美国大豆出口市场

2018年前,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年均进口量超过3000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以上。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转而从巴西等国进口大豆,导致美国大豆库存激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价格从战前的每蒲式耳10美元以上,一度跌至8美元以下,创下十年新低。美国农业部预计,2023年美国大豆农场收入将比2017年下降近40%。

豆农负债率攀升至历史高位

持续的价格低迷使得美国豆农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根据美联储农业经济报告,中西部主要大豆产区的农场破产率在2022年达到近十年峰值。许多豆农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和贷款维持经营,导致农业债务总额突破4250亿美元。爱荷华州一位三代务农的经营者表示:"我们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大豆,银行催款电话却响个不停,这种日子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产业链上下游遭受连锁冲击

大豆产业的困境正在产生广泛的溢出效应。农业机械制造商迪尔公司(Deere & Co)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北美地区设备销售额同比下降15%。化肥、种子等农资企业的业绩同样受到拖累。更严重的是,以大豆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面临原料短缺与价格波动的双重压力,多个在建项目被迫延期。经济学家警告,这种连锁反应可能影响美国整个农业经济生态。

政治博弈中的农业牺牲品

随着2024年大选临近,大豆关税问题已成为两党交锋的焦点。民主党候选人频繁走访中西部农业州,将豆农困境归咎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而共和党方面则试图将责任转嫁给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在最近一次听证会上直言:"我们不想成为政治棋子,只希望能恢复稳定的贸易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拜登政府延续了部分对华关税,但已开始通过扩大其他出口市场、增加生物燃料使用等措施缓解农业压力。

这场持续五年多的贸易争端深刻改变了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巴西凭借对中国出口的激增,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而美国豆农则在政治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继续寻找生存之道。农业专家指出,要真正解决问题,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和稳定性的贸易政策,而非临时性的补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