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被曝要去深海非法挖稀土,联合国呼吁紧急召开特别会议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稀土资源争夺战正从陆地蔓延至深海。作为制造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军用设备的关键材料,稀土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价格在过去三年暴涨470%。正当各国加速布局陆地稀土供应链时,一则爆炸性消息引发国际社会震动——美国被曝正秘密筹备深海稀土开采计划,而相关海域属于联合国认定的"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区域。
深海采矿技术突破引发资源争夺新战场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研发的深海采矿机器人"海神号"可下潜6000米,单日采集量相当于陆地中型矿场月产量。这种配备激光切割系统的无人设备,能在高压黑暗环境中精准识别稀土矿脉。五角大楼2023年秘密资助的"深海霸权"项目文件显示,美国已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划定12个优先开采区,该区域稀土储量预估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遭遇严峻挑战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数据库显示,美国尚未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通过马绍尔群岛等盟国获取勘探牌照。这种"曲线采矿"行为直接规避了公约第136条关于"区域资源属于全人类"的规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发声,指出任何国家单方面开采行为都将破坏1994年建立的国际海底资源管理框架,可能导致"海洋圈地运动"重演。
深海生态系统面临不可逆破坏风险
MIT最新研究模拟表明,深海采矿产生的沉积物羽流可扩散至周围300公里,将破坏海底热液喷口独特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这些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深海绿洲"中,85%的生物物种尚未被人类认知。更令人担忧的是,采矿设备释放的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出现在人类餐桌上。环保组织"深海守护者"已监测到试点区域出现管栖蠕虫大规模死亡现象。
中国稀土产业链遭遇潜在冲击波
目前我国控制着全球60%的稀土冶炼产能,但美国能源部《关键材料战略》明确将深海稀土列为"去中国化"突破口。若美方实现规模化开采,现行稀土定价体系可能崩塌。业内专家指出,深海稀土氧化镝品位可达陆地矿的8倍,这将直接冲击我国赣州稀土矿的经济价值。更棘手的是,深海开采不受我国环保法规约束,可能形成不公平竞争。
全球科技巨头陷入伦理困境
苹果、特斯拉等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其稀土供应链审计均未涵盖深海来源。但专利文件透露,这些公司早在2021年就投资了深海采矿初创企业。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引发投资者强烈不满,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已宣布将审查相关企业的ESG评级。硅谷内部流传的备忘录显示,科技公司正面临"要环保承诺还是要供应链安全"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