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旅游大巴司机边开车边刷视频近半小时
近年来,旅游大巴安全事故频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交通部门统计,2022年全国共发生旅游客运车辆交通事故380余起,其中因驾驶员分心驾驶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27%。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刷视频、回消息,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境地。近日,一段"旅游大巴司机边开车边刷视频近半小时"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在网络疯传,再次引发社会对职业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强烈质疑。
监控画面触目惊心:司机单手扶方向盘刷短视频
流出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这辆载有40余名游客的大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司机右手握着方向盘,左手却始终拿着手机。手机屏幕清晰可见正在播放短视频平台内容,司机不时用手指滑动切换视频。最危险的是,在通过一处隧道时,司机竟低头观看手机长达8秒,而此时车辆仍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业内人士指出,以这个速度计算,8秒"盲驾"意味着车辆在无人监管状态下行驶了约180米,相当于足球场长度的两倍。
行业潜规则曝光:部分司机存在"疲劳代偿"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危险驾驶行为背后隐藏着行业深层问题。多位旅游大巴司机透露,由于旺季连续工作12小时成为常态,不少司机会通过刷视频来对抗疲劳。"知道危险但没办法,有时候眼皮打架就得找点刺激提神。"一位不愿具名的司机坦言。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小型旅游公司为节省成本,默许这种危险行为,甚至出现"刷视频不扣分,打瞌睡就罚款"的奇葩管理规定。交通运输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用一种危险替代另一种危险,完全违背了职业驾驶员的操守。
法律监管存在盲区:现行处罚力度难形成震慑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但对职业驾驶员的专项处罚仍显不足。目前对普通私家车分心驾驶的处罚是扣3分、罚款200元,而对营运车辆的处罚标准并无显著差异。北京某交警支队负责人表示:"相比网约车有平台监控,旅游大巴的监管主要依赖抽查,很难做到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涉事司机所在公司近三年已有3次类似违规记录,但每次都是缴纳罚款了事,暴露出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
这起事件折射出旅游客运行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漏洞。当科技带来的便利成为安全隐患,当行业潜规则凌驾于生命安全之上,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职业驾驶员的行为规范?在暑期旅游高峰来临之际,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显得尤为突出。从企业主体责任到政府监管机制,从法律惩戒力度到行业自律标准,每个环节都需要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才能真正守护好乘客的"生命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