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女子剪开金手镯流出液体,业内人士曝黄金造假新套路
近年来,黄金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不少消费者将黄金视为保值增值的"硬通货"。然而,随着金价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商家也打起了造假的主意。近日,一则"女子剪开金手镯流出液体"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揭露了黄金造假的新套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金手镯剪开竟流出不明液体
江苏南京的李女士在某金店购买了一只金手镯,佩戴一段时间后感觉重量异常。当她将手镯剪开时,竟发现内部流出不明液体。经专业机构检测,这只手镯内部填充了水银等重金属,外部仅包裹了一层薄薄的金箔。这种"金包银"的造假手法极具迷惑性,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外观和手感辨别真伪。
黄金造假手段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黄金造假手段已从传统的掺假、镀金升级为更隐蔽的"高科技造假"。除了"金包银"手法外,还有"金包钨"、"金包铅"等新套路。造假者利用钨、铅等金属密度与黄金相近的特点,在内部填充这些廉价金属,仅在外层镀金或包金。更有甚者,还会在假黄金中添加放射性物质,以干扰专业检测设备的判断。
消费者维权面临重重困难
由于黄金造假手法日益隐蔽,消费者维权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很多造假黄金能够通过常规检测,消费者需要支付高昂费用进行破坏性检测才能确认真伪;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商家会以"工艺特殊"为由推卸责任,或者干脆"人间蒸发"。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购平台上的黄金卖家资质存疑,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
专家支招教你识别真假黄金
针对黄金造假乱象,珠宝鉴定专家建议消费者掌握几个简单有效的鉴别方法:首先,可用磁铁测试,真金不会被磁铁吸引;其次,通过密度测试,真金密度大,手感沉;再次,观察色泽和印记,真金色泽柔和,印记清晰;最后,购买时务必索要正规发票和质检证书,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对于大额黄金交易,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这起"金手镯流出液体"事件再次给消费者敲响警钟。在黄金消费热潮中,消费者更需要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黄金造假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