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AI短剧爆火,网友:这演技吊打小鲜肉!

3341png

近年来,影视行业饱受"流量明星"演技争议的困扰。天价片酬、抠图表演、数字台词等现象屡见不鲜,观众苦"面瘫式演技"久矣。就在大众对影视作品质量普遍失望之际,一部名为《记忆迷宫》的AI短剧横空出世,凭借精湛的"演技"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引爆全网,豆瓣开分高达8.7,弹幕区被"这演技吊打小鲜肉"刷屏。这部由国内AI公司深度求索打造的短剧,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进军影视表演领域,也为长期被流量绑架的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

AI演员的微表情管理惊艳观众

与传统数字人不同,《记忆迷宫》中的AI演员展现了惊人的表演细节。在关键的情感戏中,AI演员能够精准控制面部43块肌肉群,呈现出细腻的微表情变化。有观众截取剧中AI演员听到噩耗时0.8秒的表情变化过程:从瞳孔微缩到嘴角颤抖,再到眼泪在眼眶打转的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被表演专业教授评价为"教科书级别的情绪递进"。更令人惊叹的是,AI演员能够根据对手戏演员的即兴发挥做出合理反应,这种动态交互能力打破了人们对AI表演呆板的刻板印象。

72小时完成从剧本到成片的工业化突破

该剧的制作流程彻底颠覆了传统影视生产模式。制作团队透露,从拿到最终剧本到完成全部拍摄仅用时72小时,其中AI演员不需要休息,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在场景构建方面,AI技术实现了虚拟制片的重要突破——通过算法自动生成符合剧情需要的数百个不同角度的场景镜头,省去了传统影视制作中耗时的场地租赁、布景搭建等环节。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得单集制作成本控制在传统剧集的1/5左右,为影视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思路。

个性化定制开启观剧新体验

最让观众惊喜的是该剧提供的"千人千面"观看体验。通过AI实时渲染技术,系统可以根据每位观众的观影偏好自动调整剧情细节。比如喜欢悬疑元素的观众会看到更多伏笔镜头,偏好感情戏的观众则会获得更丰富的情感支线。这种交互式体验在传统影视作品中难以实现。制作方表示,未来还将开放"剧情DIY"功能,让观众通过简单指令就能定制专属剧情走向,真正实现"我的剧情我做主"。

《记忆迷宫》的成功不仅证明了AI在创意领域的潜力,更给陷入同质化困境的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当AI已经能够贡献专业级表演时,那些靠刷脸吃饭的"明星"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价值?这场由技术引发的行业变革,或许将重塑整个影视产业的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