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怪病全身剧痛,走路姿势如僵尸引热议

3818png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有无数罕见病患者在痛苦中挣扎。据统计,全球约有3亿罕见病患者,其中70%的疾病至今没有有效治疗方案。这些"医学孤儿"不仅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理痛苦,更面临着确诊难、治疗难、用药贵的三重困境。近日,一则"女子患怪病全身剧痛,走路姿势如僵尸"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再次将罕见病患者的生存现状推入公众视野。

神秘疾病折磨八年 求医之路布满荆棘

34岁的张女士自2016年起开始出现全身游走性剧痛,症状逐渐加重至无法正常行走。医学影像显示她的关节和肌肉组织并无器质性病变,但疼痛发作时"就像千万根钢针同时扎进骨头"。八年间辗转全国12家三甲医院,经历37次专家会诊,耗光家庭积蓄80余万元,至今未能确诊。这种"看不见的残疾"让她被迫采用类似僵尸的僵硬步态移动,每次出行都引发路人侧目。张女士的遭遇折射出我国罕见病诊疗体系存在的诊断延迟问题——患者平均需要5-7年才能获得准确诊断。

僵尸步态背后的神经谜团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分析,这种特殊步态可能是中枢敏化综合征的表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信号放大,将普通触觉误解为剧痛刺激,导致肌肉产生防御性持续收缩。类似病例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有记载,被称为"功能性运动障碍"。更棘手的是,这类疾病常规检查往往显示正常,需要功能核磁共振等特殊手段才能发现神经传导异常。目前全球仅少数医疗中心具备精准诊断能力,而误诊率高达68%。

疼痛分级超分娩 社会认知存鸿沟

张女士的疼痛评分长期维持在7-9分(满分10分),远超分娩疼痛的5-7分。但"看起来没病"的困境让她屡遭质疑,甚至被社区拒绝办理残疾证。这种认知落差在慢性疼痛患者中普遍存在——英国疼痛协会研究显示,72%的患者曾因"装病"指控陷入抑郁。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公众对罕见病的知晓率不足30%,导致患者不仅要对抗疾病,还要承受"疑病"的社会压力。有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希望医学能早日破解这些疑难杂症,让每个痛苦都被看见。"

基因检测带来曙光 个体化治疗成突破口

转机出现在2023年底,张女士参与的"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初步检测发现SCN9A基因存在罕见变异。该基因编码的钠离子通道蛋白与痛觉传导密切相关,国际已有针对该靶点的实验性药物。虽然每年200万元的治疗费用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但至少指明了研究方向。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指出:"随着基因测序成本下降,未来5年或有30%的疑难疼痛病例能通过多组学分析找到病因。"这给全国约2000万慢性疼痛患者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