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夜市摊贩被收香烟事件最新进展:官方回应引发热议

955png

夜市经济作为城市烟火气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然而,摊贩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近日,郑州夜市摊贩被收取香烟作为"管理费"的事件持续发酵,相关视频在网络热传后迅速登上热搜。这种以实物替代现金的"潜规则",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灰色地带,也让公众对小微经营者的生存状况产生强烈共鸣。

涉事管理人员已被停职调查

据郑州市金水区通报,经初步核查,涉事的凤凰台街道办事处巡防队员存在违规收取商户财物的行为。目前3名涉事人员已被停职,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官方回应中提到,该街道办从未制定任何以物品抵充管理费的规定,将对全辖区展开作风整顿。这份通报发布后,#郑州回应摊贩被收香烟#的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8000万,有网友质疑:"如果不是视频曝光,这种'香烟外交'还要持续多久?"

商户曝更多行业"潜规则"细节

随着事件发酵,多位夜市摊主向媒体透露,用香烟"打点"管理人员在业内并非个例。有烧烤摊主表示,除了固定摊位费外,夏季生意好时每月要额外准备2-3条香烟;还有水果商贩称,曾因拒绝"上供"遭到刁难。这些爆料引发连锁反应,抖音平台上#你遇到过哪些行业潜规则#话题下,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达2.3亿次。法律专家指出,这种变相索贿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取证困难导致商户往往选择沉默。

基层治理模式引发制度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事件暴露出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矛盾:"部分基层单位将协管人员工资与收费指标挂钩,容易滋生权力寻租。"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市2019年就曾出台《夜市摊点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摊派收费。但执行过程中,一些街道为完成创收任务,仍存在"以罚代管"现象。这种制度设计与执行的脱节,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全国多地展开类似问题排查

受郑州事件影响,西安、成都等十余个城市近期突击检查夜市管理情况。合肥市庐阳区率先推出"扫码评价"系统,商户可通过小程序对管理人员打分;广州市则试点"夜市自治委员会",由摊贩代表参与费用监管。这些探索获得不少网友点赞,认为"阳光操作才是最好的防腐剂"。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既要杜绝乱收费,也要避免"一刀切"管理扼杀夜市活力,需要在规范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