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升被质疑抄袭胖东来 工作人员晒证据自证清白
近年来,零售行业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名称、商标、经营模式等知识产权纠纷频频登上热搜。从茶饮界的"喜茶"维权,到烘焙圈的"鲍师傅"打假,消费者和从业者都对"山寨品牌"深恶痛绝。最近,一家名为"胖东升"的超市突然走红网络,却因名称与知名零售品牌"胖东来"高度相似陷入抄袭争议,工作人员不得不晒出工商注册等证据自证清白,引发行业对品牌保护的新一轮思考。
商标相似度引发消费者集体质疑
事件起源于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胖东升"超市的购物照片,红色logo与"胖东来"的视觉设计高度相似,且同样主打"高性价比+极致服务"的经营理念。评论区迅速聚集了大量质疑声:"这名字就差一个字,明显是蹭热度""连slogan都照搬,吃相太难看了"。随着话题发酵,有消费者专门对比了两家企业的商标注册信息,发现"胖东升"确实在2021年就已完成注册,比舆论发酵时间早两年,这个细节让事件出现反转。
工作人员晒出三大关键证据回应
面对舆论压力,胖东升运营总监王先生主动接受采访,展示了包括商标注册证、品牌设计原稿、经营模式说明等关键证据。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下发的商标注册证,显示"胖东升"文字及图形商标均通过审核。王先生特别强调:"我们的'升'字取自'旭日东升',logo中的太阳元素也是独立设计,与'来'字在字形、含义上都有本质区别。"现场还播放了品牌创立初期的会议录像,证明其经营理念早在2019年就已确立。
行业专家解析品牌保护边界问题
知识产权律师李敏指出,此案反映出当前品牌保护的难点:"判断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综合考量商标显著性、知名度、使用范围等多重因素。'胖东来'作为区域品牌,其商标保护范围可能无法覆盖全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则补充道:"零售业创新应该鼓励,但企业取名时要注意规避已有知名品牌的'联想空间',比如本案中'东'字与'胖'字的组合方式就值得商榷。"目前胖东来方面尚未正式回应,但业内人士透露双方已开始接触沟通。
这场风波暴露出快消品行业品牌同质化竞争的深层问题。随着涉事企业证据的陆续公开,舆论逐渐从情绪化指责转向理性讨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给行业提了个醒:品牌建设既要保护原创,也要避免"误伤",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