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古驰香水包装全是假的?男子得物购物遭遇假货风波

7438png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奢侈品线上交易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然而,假货泛滥、鉴定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让不少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据中消协数据显示,2022年奢侈品电商投诉量同比增长67%,其中假货问题占比高达42%。就在近日,一则"男子在得物购买52瓶古驰香水全是假货"的新闻引发热议,再次将电商平台商品真伪争议推上风口浪尖。

52瓶香水无一幸免 专业鉴定结果令人震惊

当事人王先生向媒体透露,他在得物平台分多次购入52瓶古驰香水准备用于婚礼伴手礼,总价值超过8万元。收到货后却发现包装粗糙、香味异常,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等三家权威机构鉴定,结果显示所有香水包装均为仿制品。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商品都带有得物平台的"鉴别证书",平台坚称所售为正品。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事件已进入法律程序,但该案例暴露出电商平台在商品溯源和品控方面存在明显漏洞。

鉴定证书成摆设?奢侈品电商信任危机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得物首次陷入假货风波。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该平台"鉴定失误"的投诉累计已达1200余条。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平台将"鉴定服务"作为营销噱头,实际鉴定流程却存在采样率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某奢侈品鉴定师透露:"现在高仿包装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非专业机构很难辨别。平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模式,本身就存在利益冲突。"消费者花高价购买的"鉴定保障",很可能只是一纸空文。

维权成本高企 消费者陷入举证困境

当买到疑似假货时,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三重困境。法律专家表示,此类案件通常需要消费者自行委托鉴定,而一次正规奢侈品鉴定的费用就高达商品价值的10%-20%。更棘手的是,平台常用"海外版本差异"等理由推诿,消费者需要证明商品与宣传不符、平台存在主观故意等,这些举证要求对普通买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先生的案例中,仅鉴定费就花费上万元,维权过程持续半年仍未解决,反映出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薄弱环节。

这起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奢侈品电商行业快速扩张背后的品控隐忧。当"保真"承诺变得不可信赖,当鉴定证书失去公信力,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信任纽带正在断裂。在行业规范尚未完善的当下,消费者更需要擦亮眼睛,留存完整交易凭证,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而对于平台方而言,建立真正独立透明的鉴定体系,或许才是挽回市场信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