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爷离世前摔断肋骨住进ICU 家属质疑养老院护理不当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然而,养老机构护工与老人的配比严重不足,平均1名护工要照顾10-15位老人,导致意外事故频发。近日,一则"朱大爷离世前摔断肋骨住进ICU"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属质疑养老院护理不当的争议再次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养老院监控视频缺失引发质疑
据家属反映,朱大爷摔倒时养老院公共区域的监控恰好"故障",无法提供事发时的影像资料。这种情况在养老机构中并不罕见,很多机构以"保护老人隐私"为由,在关键区域不安装监控或监控设备长期维护。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养老院为规避责任,会选择性关闭监控或"遗失"关键时段的录像。这给事故责任认定带来极大困难,也让家属维权陷入被动。
护理人员资质与配比成焦点
调查发现,涉事养老院夜间值班护工仅2人,却要负责照看60多位老人,远低于国家标准。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一名护工仅接受过3天岗前培训就上岗操作。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全国养老机构中,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60%,一线护理员平均年龄达52岁。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养老服务质量。
医疗应急处理机制形同虚设
朱大爷摔倒后,养老院在事发2小时后才通知家属并送医,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养老机构所谓的"24小时医护值班"只是摆设,夜间往往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岗。部分机构与周边医院的"绿色通道"合作协议也仅停留在纸面上,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响应。这种医疗应急体系的缺失,使得老人在突发状况下面临更大风险。
行业监管盲区亟待填补
当前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存在明显漏洞,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权责交叉又各自为政。养老机构评级制度流于形式,部分"五星级"养老院在实际服务中名不副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的赔偿标准模糊,导致类似纠纷往往久拖不决。专家呼吁,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平台,实现从准入到退出的全链条监管。
朱大爷的遭遇不是个案,它折射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层矛盾。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安全地安度晚年,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这需要政府、机构、家庭多方合力,共同构建更加完善、更有温度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