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司机开车刷视频半小时 这种行为该当何罪?
近年来,旅游大巴安全事故频发,每一次事故背后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神经。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司机分心驾驶的问题愈发严重,"开车刷视频"已成为道路安全的新隐患。就在不久前,一段"旅游大巴司机开车刷视频半小时"的监控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司机双手脱离方向盘,眼睛紧盯手机屏幕,全然不顾车上数十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这种将全车人性命当儿戏的行为,究竟该当何罪?
分心驾驶已成道路"隐形杀手"
数据显示,开车时使用手机导致的事故率是正常驾驶的23倍。当车速达到60km/h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旅游大巴因其载客量大、行驶路线复杂等特点,司机分心驾驶的危害更甚。视频中司机持续半小时刷视频的行为,无异于将整车乘客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近年来,因司机玩手机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屡见报端,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到贵州安顺公交坠湖,血淋淋的教训警示我们:分心驾驶就是移动的"定时炸弹"。
现行法律惩处力度是否足够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处20-200元罚款并记3分。但对于"刷视频"这种新型分心驾驶行为,法律界定仍显模糊。更令人担忧的是,涉事司机往往在未造成事故时仅受到轻微处罚。对比酒驾、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入刑标准,对分心驾驶的惩处明显偏轻。有专家指出,持续长时间的分心驾驶主观恶性不亚于酒驾,应当考虑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规制范围。
行业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涉事司机所属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形同虚设。按照规定,客运车辆必须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司机驾驶行为。但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监控设备沦为摆设,既无实时预警,也无事后追责。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企业为追求效益,默许司机"多拉快跑",变相纵容违规行为。交通运输部虽三令五申要求加强营运车辆动态监管,但地方执行力度参差不齐,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这起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行业安全意识的缺失。从司机个人到运输企业,再到监管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守都可能酿成惨剧。当生命安全让位于侥幸心理,当规章制度败给利益驱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法律、技术和监管的多管齐下,更需要全社会对生命保持最基本的敬畏。